根据第三产业企业小、个体户多的特点,应建立面向小型、微型经营主体的小额贷款体系。
时间:2011-01-28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进入 郑新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十二五 。如果全国能够培养出30个像华为这样的公司,我们在国际专利申请量及技术创新能力上,就能赶上和超过美国,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这方面要研究和学习美国的经验。目前,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消费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公共服务消费落后也制约了个人消费的增长。要打破垄断,为民间资金顺畅地进入垄断性行业创造条件,从而使各个行业都能够获得大体平均的资金利润率,改变行业之间收入悬殊的状况。要充分利用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他们把经济发展带来的财政收入大量投入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全区生态环境已经由逐步恶化改变为总体稳定,局部改善。
中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开始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的发展道路。由于技术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大量流向国外。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只有34%。
二是激发劳动力以及资本的潜力。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就是改革教育体制,引入竞争机制。现在一个好的势头是,据计算,到2015年我国大学招生就要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阶段,到那个时候,大学招生就是学生挑学校了,有一些学校可能因为招不来人自己关门。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搞现代化、集约化农业。
此外,经过过去3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社会领域积累了很多矛盾,包括收入分配不公、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第一,劳动力转移有出路。
如果这个改革能够尽快在全国推开,第三产业一定会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企业在分配中当然愿意多留点利润,压低工资,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造成总体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根据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以及世界银行的课题研究,发展中国家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到5000美元比较容易,但是想从5000美元再往上跃升到12000美元就非常难了。只有认识到这个根源,才能痛下决心对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作一个大幅度的调整,通过增加消费,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分析起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长期滞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税制不合理。这个根源就是,长期以来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跟不上生产扩张的速度,消费能力赶不上生产扩张的速度。产能过剩的问题要从认识的根源上来解决。
营业税的税负比增值税的税负平均重三分之一左右。国际专利申请量同美国相比,2010年为1︰6,2011年已变为1︰3.6,2012年则为1︰2.7,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到十二五时期末,我国有可能赶上或超过美国。
第三,农民的人均收入接近或者超过城市居民的收入。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个投入不能只靠政府。
我国经济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一定不能用老经验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人均GDP都达到了4000美元至5000美元,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真正能够走上高收入国家台阶的也就是几个国家目前,中国的大学跟发达国家的大学在创新能力上差距很大。据研究,全世界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具有3个条件:第一,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现在我们的城乡收入差距是3.2︰1,光靠城市居民的收入提高来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是难以实现的。
而全世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平均水平是62%,发展中国家是50%。民营企业已成为自主创新的一支生力军,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67%。
然而这也意味着,达成这一目标之前的10年将是艰难爬坡的10年。只有认识到这个根源,才能痛下决心对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作一个大幅度的调整,通过增加消费,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农业现代化如果不能引入社会资金将会遥遥无期。根据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以及世界银行的课题研究,发展中国家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到5000美元比较容易,但是想从5000美元再往上跃升到12000美元就非常难了。
可喜的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有了这样的竞争机制,我国的大学才有可能变成一个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学校。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个投入不能只靠政府。此外,经过过去3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社会领域积累了很多矛盾,包括收入分配不公、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人均GDP都达到了4000美元至5000美元,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真正能够走上高收入国家台阶的也就是几个国家。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到2022年中国将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总量也有可能赶上或超过美国,这要求中国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目前仍有两大领域的创新潜力亟待发挥。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而且投入的成果已经初步显现,其中一个标志就是申请专利的数量大幅度增加,2012年在国内申请专利的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二)除了要进一步激发消费的潜力和第三产业的潜力,转变发展方式还需要通过改革激发科技、劳动力等潜力 一是激发科技潜力。
因此,我们要抓住现在这个机遇推动农业现代化,特别要通过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有效激发劳动力以及资本的潜力。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发达国家市场疲软,削弱了对中国商品的进口能力,更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的矛盾。未来10年,我国要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提高目前农村7亿人口的收入水平,尽快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劳动力以及资本潜力。从分配来看,我国大部分是由企业来决定职工的工资。
解决这些矛盾,也要靠改革。二是激发劳动力以及资本的潜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国经济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一定不能用老经验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
现在一个好的势头是,据计算,到2015年我国大学招生就要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阶段,到那个时候,大学招生就是学生挑学校了,有一些学校可能因为招不来人自己关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只有34%。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